北大风水学院(北大昌平园区历史地理)

1十三陵十三陵天寿山陵区虽地处京郊但其西北东北近临居庸关和古北口两大军事要塞因切近边关故军事防御成为陵区第一要务为保护十三陵天寿山陵区的安全从永乐年间营建十三陵开始陵区四周山峦缺口处就陆续设置了可派军防守的城垣敌台和拦马墙等军事防御工事这些军事防御工事分布在陵区四周的十个山口即以山口命名分别为老君...

北大风水学院(北大昌平园区历史地理)

1十三陵

十三陵天寿山陵区虽地处京郊但其西北东北近临居庸关和古北口两大军事要塞因切近边关故军事防御成为陵区第一要务为保护十三陵天寿山陵区的安全从永乐年间营建十三陵开始陵区四周山峦缺口处就陆续设置了可派军防守的城垣敌台和拦马墙等军事防御工事

这些军事防御工事分布在陵区四周的十个山口即以山口命名分别为老君堂口灰岭口贤庄口锥石口雁子口德胜口西山口榨子口中山口和东山口共计十口

西北部五口即灰岭口贤庄口锥石口雁子口和德胜口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是由居庸关的驻军分管并且在灰岭口设有守备官总管五口防务即使这样崇祯九年清军还是从灰岭口突破进入陵区烧毁了德陵灰岭口在泰陵北面今名上口那么下口就是原贤庄口

西山口在十口之中是最宽的它东起凤凰山西至云彩洼山地势平坦空旷小红门就建在西山口中供陵区管理人员出入之用

榨子口位于大红门西面的虎山和凤凰山之间从康陵园村向西南走可以到山口

中山口位于龙山和汉包山之间

东山口就是今十三陵水库大坝东是蟒山西是汉包山

老君堂口南面是景陵的黑山北面是天寿山东麓是十三陵东北部的要塞

北大风水学院(北大昌平园区历史地理)

北大风水学院(北大昌平园区历史地理)

北大风水学院(北大昌平园区历史地理)

2北大昌平园

1960年3月31日教育部长杨秀峰传达国务院决定任命陆平为北京大学校长陆平汇报了国家计委批准的北大昌平理科分校的计划任务书十三陵理科分校占地面积约5000亩330公顷处在卧虎山涧头村以西地跨十三陵乡的西山口小宫门悼陵监三个村和属于南口乡的太平庄村几乎包围长寿山北有群山环抱是天然屏障风水很好整个区域是块大河滩地地面充满了砂石下雨后会很快渗水地下却是卵石层是建筑的好地方但供水却是问题为此拟在南边的旧县和邓庄共打五口深水井用两级水泵将井水提升到北边小山上山顶上建成一座合乎卫生安全标准的高级水池

1960年5月5日北大昌平理科分校正式开工到1961年暑期具备开学条件因国家经济困难工程停止当年开工时实际共征用土地为1692亩1962年征而未用的土地要一律退还给生产队耕种当时共退还919亩剩773亩由于以后修筑京新高速公路和农民蚕食等原因目前所剩已只有577亩了

1963年院系调整后北大新建的化学楼已远不敷应用学校考虑将西门内的物理南北楼交给化学系使用而当时物理系已迁往东门外的新楼原物理南北楼已由无线电电子学系使用该系甚至还占用了外文楼的个别房间及其楼后几间平房北大周围南面受海淀街道的限制西面都是低洼地种着水稻不宜用于建筑北边又是要保护的圆明园遗址东边毗邻清华和科学院唯一可以稍加扩展的是成府村有1300多户人口搬迁的难度不小且总体面积也不大何况北大邻近圆明园颐和园景区建筑高度严格受限不允许建高楼而1960年动工的北大昌平十三陵地区200号建筑工程虽中途暂停但已基本上完成了数学力学系区块完全可以使用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领导决定启用昌平校区当时该地称呼尚未规范有十三陵分校昌平分校北大200号当时的工程代号北校区等

1963年5月24日化学系搬到原被无线电系占据的物理南北楼无线电系和数学力学系的力学专业全部搬迁到昌平分校上课绝大部分科研工作也在那里开展1965年夏数学专业也全搬迁到昌平分校形成了两系共存的局面

1969年10月20日无线电电子学系技术物理系和数学力学系的力学专业的主体和多数人都迁到陕西省汉中市褒城镇连城山653分校当无线电系大部分人去了汉中时却有两个专业留在了北京一是水声专业他们正在承担一个国防急需项目另一个是计算技术与自动控制专业一般称为计算机专业他们是总校另有需要

留在昌平分校的计算机专业师生在教育革命的口号下与数学物理和化学系的部分师生相结合于1969年12月在昌平分校成立了北京大学电子仪器厂其主要任务是研制电子计算机及相关集成电路1973年8月27日昌平分校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每秒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于1974年正式交付石油部646厂使用后完成了我国陆上和海洋部分石油勘探地震数据资料的处理任务并支持了我国在石油勘探数字处理技术上的发言权这一历史事件之一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前的甬道上

无线电系计算技术专业的王选老师和数学力学系陈堃銶老师从1975年起成功设计了汉字字形的高倍率压缩和不失真的快速复原方案1976年9月四机部将748工程中的精密照排项目下达给北大所以昌平分校也是汉字激光照排印刷系统的发祥地

1978年4月28日北大撤销汉中分校同时北大废除厂办专业做法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从1979年开始随着昌平分校的教学单位首先搬回总校电子仪器厂也逐步拆散撤离昌平到1982年撤离完毕

1955年教育部创办了教育行政学院是培训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干部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的最高学府也具有教育管理研究和决策咨询性质院址原在北京市宣武区和平门1960年停办1980年复办但院址改到北大昌平校区1982年正式开始办学当时北大同意以借用名义给教育部筹办该学院

19891992年北大一年级新生实行在军事院校军训一年使1993和1994两年由于1992级军训生与1993级本科新生同时入校和1994年本科毕业生人数少1989级招生仅700余人以及研究生人数的增加学校净增学生约5000人校舍凸显紧张学校领导就决定将昌平校区从教育部那里要回来教育部要求北大减少招生名额将学生去昌平上课作为权宜之计到昌平校区上学的学生以500人为宜这点北大没有同意因为当时北大招生人数已缩减很多了1994年本科招生仅为1400多人北大已决心将昌平校区作为将来北大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风水宝地决定当年文科新生600多人先在昌平校区上课

经过协商昌平校区的宿舍四号楼归北大学生住宿一个餐厅由北大使用教学楼的一半面积9400平方米138间给北大公共部分暂由教育行政学院管理北大按比例缴纳费用北大正式定名昌平校区为昌平园区后又改称昌平校区任命副总务长崔殿祥为昌平园区办事处主任原地球物理系总支书记张荫春为分党委书记这里的学生工作是大头先是黄建刚后来是朱非等人工作都做得很有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那里的一个很大缺陷是不像海淀总校差不多每天都有各种各样课外讲座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昌平园也几乎每周都会邀请一些名师来做课外讲座哲学系的张翼星王守常等老师以昌平为家对学生照顾得体贴入微1997年后教育行政学院逐步迁出搬到大兴1998年后昌平园完全收回北大了1999级女生柴庆枫在2000年初夏因晚间回校园的路上遭遇不测昌平校区办学计划从此撤销昌平园再一次荒芜了

截止2020年原有地跨十三陵镇的西山口小宫门悼陵监南口镇太平庄村约5000亩的规划土地已被新建的京新高速所分隔现校区南北则分别有南涧路南口至涧头和万西路西支路万娘坟至西山口两条公路所拦阻这片土地不仅为不少道路占用而且还建起了北京警察学院等学校商业工业和娱乐设施西山口村的民居则包围了校区的东北两面

尽管如此该地区仍有向四面扩展的不少余地向西跨过河沟即使以现京新高速为界尚有不少土地可征用东北方向则更有大批土地可以利用一个问题是可能要拆迁西山口的一些民居不过相较于在海淀拆迁了成府的一千多户民居其难度显然要低得多了此外也许要将南涧路和万西路西支路适当改道这应该不太困难

在北大昌平校区西边的虎峪附近的清华200号核能院已扩张到了约2000亩土地他们原有校区面积远小于现北大的昌平校区在北大昌平校区正东面约一公里处国家计量院的第二实验基地目前又在做大规模扩展

显然北大海淀校区已然不能满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现在北大昌平校区的环境与几十年前已大不相同昌平地区不算沙河高教区那里已有六所大学进驻已建设起了规模宏大的教育科研基地其中有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昌平校区在涧头村和卧虎山以西北大昌平校区北京警察学院清华核能研究院和北京化工大学等大学并排而立其规模已堪与学院路边的八大学院相比交通运输情况也大为改观北大昌平校区门口就有地铁昌平线的终点西山口站其他还有三路公交车线路附近涧头村街道上的生活设施如宾馆餐饮生活超市一应俱全

最近北大已决定在密云科技开发区发展医学部教学科研基地在距现有昌平校区约8公里处原民办吉利大学的1025亩地被北大收购拟将开辟成为以人工智能为特色的应用型学科和新型工科的教学科研平台北大如果能将十三陵镇的昌平校区和马池口镇的吉利大学校区联合起来在中间地段再建设若干住宅和生活设施昌平两个校区密切结合将远比当年东方莫斯科大学更为宏伟

突发奇想要是北京警察学院同意将其校园与面积稍大的吉利大学校园互相交换就可使北大校区与警察学院校区该地原属早期北大校区计划之内连成一片了尽管中间被京新高速分隔这样北大清华这对在海淀的隔壁邻居又可在昌平成为比邻了1959年两校都在昌平始建分校工号均为200号文革前夕三线建设两校分别在汉中与绵阳设立分校代号653与651距离较近互有往来在海淀清华的发展空间曾远大于北大而在昌平北大的发展余地就可大大扩增了不过目前两校中间还隔着一个已经废止的北京缩微景区将来若能把这块地方建成为两校共享的教职工生活福利区不失为一种美妙的想象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学无水就缺乏灵气当今北大昌平校区的西墙外有一条北沙河的支流流过可以设想在其下游处建造一道水闸将河床拓宽并采取一些防渗漏的措施就有可能建造一个有半个未名湖那么大的人工湖泊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