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同一晚做一个相似的梦 (夫妻晚上做同一个梦)

上周我做了一个梦,按照梦的内容来看,算是一个噩梦,至少是一个不好的梦。我和一个男人呆在一个密闭无光的房间里,前方的桌子上放着几袋白色粉末状物品,我们好像是在等着什么人来进行交易。突然一束光线照射进来,我知道是警察来了。我立刻躲到墙的一个拐角处,尽可能地把身子往里缩,让他们看不见我。那个男人被带走了...

夫妻同一晚做一个相似的梦 (夫妻晚上做同一个梦)

上周我做了一个梦,按照梦的内容来看,算是一个噩梦,至少是一个不好的梦。

我和一个男人呆在一个密闭无光的房间里,前方的桌子上放着几袋白色粉末状物品,我们好像是在等着什么人来进行交易。突然一束光线照射进来,我知道是警察来了。我立刻躲到墙的一个拐角处,尽可能地把身子往里缩,让他们看不见我。那个男人被带走了,我以为我逃过一劫,暗自庆幸,谁知他们又杀了个回马枪,我最终还是被逮捕了。在被抓到的那一刻,尽管我还处在一个半清醒半模糊的状态下,我还是能够感受到我的心“扑通”“扑通”跳了八九下。在最后一个“扑通”完后我醒了。

坐在床上,背靠着墙,呆呆着望着舍友的床,回味着这离奇古怪的梦。我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呢?弗洛伊德《梦的解析》里的一个观点提醒了我——

梦中的场景由现实中的素材构建而成。

于是乎,我开始了疯狂的linking。

密闭的房间可能与由于疫情被封到宿舍有关;警察和毒品可能与我最近看的两部剧有关——《无间道》和《绝命毒师》。可是有一些细节我是无从解释的,我在梦中的角色为什么是毒贩?我的梦中为什么会有“回马枪”这一幕?于是乎我又重新浏览了一遍《梦的解析》,概括出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

梦的唯一目的是实现愿望。

我认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都会有犯罪的冲动,但是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而不敢去实施,但梦非常了解我们,在梦中让我们体验犯罪的快感。第二个观点是,

梦中的我们会卸下一切的伪装。

好比一个演员在台上严肃而紧张,在台下却放飞自我。梦会趁着我们自主意识削弱把潜意识中我们最不想看到的东西挖出来给我们看。确实,我在梦里发现了我的一些缺点,我最不愿意面对的缺点——侥幸心理。每当我不想写家庭作业时,我会侥幸地认为老师不会检查,于是我就侥幸地不写作业,可往往以受到惩罚告终,就像我梦里被逮捕那样。

至此,我得到了一个结论:我们的梦也许是一种不同于账号密码、家庭住址等真实信息的,可能蕴藏着个人经历、性格、所处的文化环境等抽象信息的个人隐私,也是一种可以被用来认识本我的资源。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我们的梦呢?

利用梦的唯一途径就是像我刚才那样进行释梦。

这时就有聪明的小伙伴提问题了,“释梦这不是一种迷信行为吗?”。事实上,

释梦分为传统释梦和科学释梦两种。

传统的释梦是大家所认为的比如古代人用梦来进行占卜或者《周公解梦》。“拾得钱财皆大吉,钱春夏古秋冬凶”这是《周梦解梦》中的一句话。类似这种A事件与B事件直接对应的都属于传统释梦的范畴。科学的释梦则是讲究方法,符合原则。

这有一个现代释梦的案例:一位女性梦到了她和她弟弟一起过桥,她先过去了,她的弟弟落在后面,突然桥塌了,弟弟落入水中,她急忙伸手去救弟弟,可是河水水流太急了,弟弟最终被卷入水中淹死了,她悲痛地放声大哭。梦醒后,她去咨询心理医生,她的弟弟是否真的会出事。心理医生在了解后得知,她有一个依赖性强的弟弟。在结婚后由于她过度依赖于她的丈夫而使夫妻关系产生嫌隙,而她正在做出一些改变。根据这些信息,心理医生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在这个梦里,过桥象征着她正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弟弟落水,表明她想要改变自己,而她想去救回弟弟象征着她对旧习惯的不舍和对新习惯的不适。但弟弟还是落水了,说明在她的潜意识里非常地确信这是个必然的正确的自我改变。科学释梦要符合三个原则:

1、能够对梦进行合理的说明。2、梦与刺激梦产生的现实能够产生联系。3、梦者释梦后觉得解释的有道理,产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释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我。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你在做梦时惊坐起,请拿起身边的物品记录下你的梦,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你从来没有意识到的关于你自己的事情。

释梦可以成为帮助别人缓解焦虑的工具,当焦虑的朋友向你诉说他的梦,你可以通过释梦积极地引导他。

释梦甚至可以辅助我们进行人生的抉择。当你处在一个命运的十字路口,不知如何是好时,梦可能会帮你做出选择。

梦仅仅是反应你潜意识中最原始的东西,释梦也仅仅是对梦进行合理的加工,让你更加地了解自己,虽然它们都起辅助作用,不起决定作用,但我们不妨运用主观能动性,通过释梦为我们自己做出的抉择找到合适的理由使自己安心,为我们踌躇不定不敢迈出改变的一步助一把力。

最后的最后,提一个小彩蛋。还记得那束光吗,其实我们的睡姿和熟睡时所处的环境都会影响我们的梦境。那束光其实是前一天晚上自动切断电源的然后第二天早上6:00准时开启的灯发出来的。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