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启称骨算命(书法“宋四家”笔下的茶)

宋四家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人对于饮茶的讲究已经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从宋四家的书法名帖来看当时宋人对茶的喜爱以及宋代文人追求超世风雅的闲适生活精茶帖北...

阿启称骨算命(书法“宋四家”笔下的茶)

  宋四家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人对于饮茶的讲究已经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

  从宋四家的书法名帖来看当时宋人对茶的喜爱以及宋代文人追求超世风雅的闲适生活

  精茶帖北宋蔡襄精茶帖也称暑热帖致公谨帖藏于故宫博物院该帖亦入刻三希堂法帖精茶帖释文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精茶数片不一一襄上公谨左右蔡襄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蔡襄工书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

  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蔡襄工书法诗文清妙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自成一体

  思咏帖北宋蔡襄思咏帖释文襄得足下书极思咏之怀在杭留两月今方得出关历赏剧醉不可胜计亦一春之盛事也知官下与郡侯情意相通此固可乐唐侯言王白今岁为游闰所胜大可怪也初夏时景清和愿君侯自寿为佳襄顿首通理当世足下大饼极珍物青瓯微粗临行匆匆致意不周悉

  宋皇佑二年1050年11月蔡襄自福建仙游出发应朝廷之召赴任右正言同修起居注之职途经杭州约逗留两个月后于1051年初夏继续北上汴京临行之际他给邂逅钱塘的好友冯京当世留了一封手札这就是思咏帖

  思咏帖书体属草书共十行字字独立而笔意暗连用笔虚灵生动精妙雅妍

  尾后两行所书大饼极珍物青瓯微粗临行匆匆致意不周悉其中的大饼当指当时的贡茶大龙团青瓯则当是浙江龙泉青瓷茶碗

  通篇虽不及茶茗一字但其中蕴含的风流倜傥的人物形象及其游戏茗事的清韵则真是呼之欲出袅袅不绝

  新岁展庆帖北宋苏轼新岁展庆帖纸本行书纵295cm横451cm现故宫博物院收藏新岁展庆帖释文轼启新岁未获展庆祝颂无穷稍晴起居何如数日起造必有涯何日果可入城昨日得公择书过上元乃行计月末间到此公亦以此时来如何窃计上元起造尚未毕工轼亦自不出无缘奉陪夜游也沙枋画笼旦夕附陈隆船去次今先附扶劣膏去此中有一铸铜匠欲借所收建州木此字旁注茶臼子并椎试令依样造看兼适有闽中人便或令看过因往彼买一副也乞蹔付去人专爱护便纳上余寒更乞保重冗中恕不谨轼再拜季常先生文阁下正月二日

  另纸行书子由亦曾言此字旁注方子明者他亦不甚怪也得非柳中舍已到家言之乎未及奉慰疏且告伸意伸意柳丈昨得书人还即奉谢次知壁画已坏了不须怏怅但顿着润笔新屋下不愁无好画也

  人来得书帖纸本行书纵344厘米横4869厘米现故宫博物院收藏人来得书帖释文轼启人来得书不意伯诚遽至于此爱愕不已宏才令德百未一报而止于是耶季常笃于兄弟而于伯诚尤相知照想闻之无复生意若不上念门户付嘱之重下思三子皆不成立任情所至不自知返则朋友之忧盖未可量伏惟深照死生聚散之常理悟忧哀之无益释然自勉以就远业轼蒙交照之厚故吐不讳之言必深察也本欲便往面慰又恐悲哀中反更挠乱进退不惶惟万万宽怀毋忽鄙言也不一一轼再拜

  另纸行书知廿九日举挂不能一哭其灵愧负千万千万洒一担告为一酹之苦痛苦痛

  北宋苏轼行书新岁展庆人来得书帖合卷书法二帖裱于同一卷中卷后有董其昌跋鉴藏印有御府书印御府宝绘项元汴诸印安岐诸印等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

  此二帖均是苏轼写给陈慥季常的书札新岁展庆帖是相约陈慥与公择李常同于上元时在黄州相会之事人来得书帖是为陈慥的哥哥伯诚之死而慰问陈慥所作

  新岁展庆人来得书二帖下笔自然流畅劲媚秀逸笔笔交代分明精心用意虽为书札却写得非常精致字的入笔收笔牵连交代分明是苏轼由早年书步入中年书的佳作

  啜茶帖北宋苏轼啜茶帖纸本纵234厘米横181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啜茶帖释文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孟坚必已好安也

  轼上恕草草啜茶帖也称致道源帖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写给道源的一则便札22字纵分4行墨缘汇观三希堂法帖著录

  内容是通音问谈啜茶说起居落笔如漫不经心而整体布白自然错落丰秀雅逸

  其书用墨丰赡而骨力洞达所谓无意于嘉而嘉于此可见一斑

  苏轼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

  他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

  一夜帖北宋苏轼一夜帖纸本行书纵276厘米横45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一夜帖释文一夜寻黄居寀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榻更须一两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细说与才取得即纳去也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轼白季常廿三日

  北宋文人陈慥字季常与苏轼友善两人书信来往甚频一夜帖即为其中之一

  一夜帖又名季常帖致季常尺牍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这幅作品质朴敦厚用笔凝重笔画丰腴多肉且结字偏斜前半段的情感平和逐渐趋于起伏所以全作字形大小笔画粗细字体型态等也随之改变相当具有变化的趣味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谪居于黄州的期间正是他艺术创作的顶峰时期这幅作品即是他在这段时间所作的行书精品之一

  奉同公择尚书咏茶碾煎啜三首北宋黄庭坚奉同公择尚书詠茶碾煎啜三首释文要及新香碾一杯不应传宝到云来碎身粉骨方余味莫厌声喧万壑雷

  风炉小鼎不须催鱼眼常随蟹眼来深注寒泉收第二亦防枵腹爆乾雷

  乳粥琼糜泛满杯色香味触映根来睡魔有耳不及掩直拂绳床过疾雷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八月十三日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元年1064举进士宋代著名书法家宋四家之一

  该作是其所书自作诗建中靖国元年1101八月书写描写了碾茶煎茶和饮茶破睡之功效

  黄山谷早年嗜酒中年时因病停饮但对茶却更加热爱常常是煮茗当酒倾他的诗词和方赋中屡见对茶的吟颂佳作在书法作品中也留给了我们珍贵的宋代茶事信息

  苕溪诗帖北宋米芾苕溪诗帖释文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

  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缕会此字误书旁注卜乃点去符号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水宫无限景载与谢公游

  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

  余居半岁诸公载酒不辍而余以疾每约置膳清话而已复借书刘李周三姓

  好懒难辞友知穷岂念通贫非理生拙病觉养心功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厌鸿秋帆寻贺老载酒过江东

  仕倦成流落游频惯转蓬热来随意住凉至逐缘东入境亲疏集他乡彼此同暖衣兼食饱但觉愧梁鸿

  旅食缘交驻浮家为兴来句留荆水话襟向卞峰开过剡如寻戴游梁定赋枚渔歌堪画处又有鲁公陪

  密友从春拆红薇过夏荣团枝殊自得顾我若含情漫有兰随色宁无石对声却怜皎皎月依旧满舡行

  元佑戊辰八月八日作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等世居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又因嗜古物如命不拘小节世有米颠之称

  苕溪诗帖是米芾的一件代表作诗中记述了他受到朋友的热情款待每天酒肴不断一次米芾身体不适便以茶代酒事后作了这首诗

  苕溪诗帖颇得二王笔法尤以献之外拓用笔为主内擫与外拓两种笔法各具特色前者以腕力控笔线条沉实中宫聚拢故称骨胜之书后者运笔飞扬而筋力暗敛欹侧多态意趣悠然又称筋胜之书苕溪诗帖用笔爽利洒脱不拘多取侧锋灵巧多变行笔波折虽多而速度不减故线条劲挺有力既赏心悦目又耐人寻味

  米芾用笔多变曾自诩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即用正侧藏露不同颖锋入纸使整幅作品长短轻重仰偃间距起笔收笔不主故常各具姿态

  群玉堂帖载有米芾学书帖云余学书先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篆便爱诅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从米芾自道可知其书始以唐人为法进而上溯魏晋乃至石鼓竹简鼎铭无不用心苕溪诗帖将晋唐技法与郁勃情感交会腕底可谓神气飞扬筋骨雄毅元人虞集评米书

  道林帖北宋米芾道林帖释文楼阁明丹垩杉松振老髯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诗中描写的是在郁郁葱葱的松林之中有一座寺院僧人一见客人到来便拥帚置茗相迎接拥帚亦称拥慧扫地之意古人迎候尊贵惟恐尘埃触及客人常拥帚以示敬意茶细旋探檐意为从屋檐上挂着的茶笼中取出细美的茶叶探檐一词生动地表现了寺院僧人以茶请客的同时也记录了宋代茶叶贮存的特定方式蔡襄的茶录中曾有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蒻笼盛之置高处不近湿气的论述米芾的诗正可谓是这个论述的注脚

上一篇:阿启在线算命免费(算命100法)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推荐阅读